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按导师类型分类  >  正文
刘钊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24 点击数:

姓名:刘钊

一、职称:教授

二、导师类型:博士研究生导师

三、研究方向:东北边疆区域发展研究

四、电子邮件:644080475@qq.com

五、个人简介

刘钊,文学博士,长春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性别研究、东北边疆区域发展研究。现任吉林省重点领域吉剧研究基地主任。

六、学习及工作经历

1987年7月,在长春师范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95年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2005年12月,在南开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1987年7月至今,长春师范大学专任教师。

曾任中文系团总支书记(1987-1992);文学院副院长(2005-2009);科研处副处长、处长(2009-2018);研究生院院长(2018-2020);吉林省重点领域吉剧研究基地主任(2020-今)

七、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小说分会副会长;

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

吉林省满族说部研究会理事;

吉林省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八、主讲课程

本科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体研究;中国女性文学研究

九、主要研究成果

1.《近代报纸“附张”的时代价值——基于<时报>与陈撷芬著译小说<人兽接脑记>的一次媒介考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第一作者,CSSCI。

2.《“国民文学”的性别内涵及文学史价值——以近代中国女留学生的文学创作与社会生活为中心》,《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5期。独撰,CSSCI。《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23年第8期。

3.《女国民:近代中国的女权乌托邦——以金天翮的<女界钟>为中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独撰,CSSCI。

4.《清末民初的妇女报刊与文学转型》,《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4期。独撰,CSSCI。

5.《性别媒介与现代家庭小说的兴起——以《中华妇女界》家庭小说专栏为中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独撰,CSSCI。

6.《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与方法》,《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2期,独撰,CSSCI。《新华文摘》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

7.《现代女性散文中的个人声音建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独撰,CSSCI。

8.《性别修辞与20世纪末女性散文的叙述策略》,《北方论丛》,2014年第4期。独撰,北大核心。

9.《鲁迅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延续——以萧红、迟子建对萨满文化的接受差异为例》,《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1期。独撰,CSSCI。

10.《“女界新文体”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10期。CSSCI扩展版,独撰。

11.《清末小说女性形象的社会性别意识与乌托邦想象——以《女子世界》小说创作为例》,《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独撰,CSSC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转载。

12.《萧红散文的“越轨”叙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独撰,CSSCI。

13.《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批评》,《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6期。独撰,CSSCI。

14.《现代文化建构中的中国当代女性散文》,《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6期。独撰,CSSCI。

15.专著《启蒙视野下的现代中国女性写作》,人民出版社2019年。独撰。

16.专著《满族说部的民族与性别》,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年。合作,第一位。

十、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女子教育与近现代文学文体观念的转型》(23BZW111),(2023-2028),在研。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女性文学大系(先秦至今)及女性文学史研究》(17ZDA242)子课题《中国女性文学大系(先秦至今)散文卷编纂及文学史研究》。(2017-2024),在研。

3.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中国特色的女性话语体系研究》(2023A8),(2023-2025),在研。

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妇女报刊与文学的社会性别意识研究》(16BZW127),已结项,鉴定等级优秀。

5.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初妇女报刊与文学》(2016-2019),已结项。

6.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基金项目《21世纪东北作家的地域文化叙事》,2013-2015年,已结项。

7.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现代中国女性话语的乌托邦研究》,2010-2015年,已结项。

8.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满族说部的民族与性别研究》,2012-2016年,已结项。

十一、个人获奖情况

1.《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与方法》,获第十一届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17年)。第八届长春市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类)一等奖。(2016年)

2.《清末小说女性形象的社会性别意识与乌托邦想象——以<女子世界>的小说创作为例》(《南开学报》2012年第6期)获第十届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14年);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究(论文)二等奖(2015年)。

3.《性别媒介与现代家庭小说的兴起》,获第九届长春市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2018年);第十二届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18年)。

4.《萧红散文的“越轨”叙事》(《东北师大学报》,2012年第5期)获第七届长春市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2014年)

5.《启蒙视野下的现代中国女性写作》,获第十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20年)

6.《近代文学转型与女性文学研究》,获第二届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等奖。(2014年)

7.《多元文化视野中的东北女性文学创作》系列成果获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

8.《迟子建的“萨满”形象与乌托邦诉求》,获吉林省第四届社科联优秀成果奖。(2011年)

十二、荣誉称号

2012年,获批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

2014年,获批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15年,获批吉林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

2019年,获批吉林省第九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