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语言 薪火相传——2024年首届东北图书博览会“满语文”参展报道2024年5月17日上午九时,由吉林省出版协会、吉林省书刊发行行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长春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商,在此进行交易展演,文化交流。我校省级非遗项目“满语文”作为吉林省十五个代表性项目入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展示。在为期三天的展览中,吕萍教授领衔的“满语文”项目团队火爆出圈,引起多家媒体关注,吉林省委常委、...
近日,我校非遗文化馆(九台双喜老宅)、东北民族陈列馆获批2024年吉林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精品线路。本次共计遴选精品线路15条,高校博物馆类共有13所高校入选。我校非遗文化馆(九台双喜老宅)位于长春市九台区胡家乡小韩村,其前身为九台满族锡克特哩氏家祭场所,旧称“双喜老宅”,是其家族祖先清代六品骁骑校双喜的住房,用于家族祭祀和举行各种庆典活动。2015年,学校获批吉林省高教强省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开展与九台区的非遗保护合作,...
9月22日,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办的“2022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发布活动”中,吉林省推荐的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白山松水的‘非’凡旅程”成功入选。“白山松水的‘非’凡旅程”的起点——长春九台小韩村的双喜老宅是我校历史文化学院申报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2015年9月,我校在九台区胡家回族乡小韩村启动祭祖场所复建工程,征集双喜老宅曾经的门窗家具,重新翻修。2017年1月入选吉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后,...
省级项目及传承人情况(2021年7月21日) 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所属地区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保护单位项目批次序号传承人申报地区或单位性别传承人批次1民间文学九台满族石氏家族萨满传说长春市长春师范学院长春师范大学第一批省级1石文尧长春师范学院男第一批省级(退出)石光华市级2民俗九台满族石氏家族祭祖习俗长春市长春师范学院长春师范大学第一批省级2石宗祥长春师范学院男第一批省级(已故)石宗多市级3民俗满族关氏家族祭祖习俗长春市长春市长春师范大学第二批省级3关连福(...
满族石氏家族祭祖礼仪传承久远,在目前满族各氏族中保留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原始图腾崇拜、祖先英雄崇拜等家祭、野祭仪式,是满族祭祖习俗最典型的代表,被国际萨满界称为当今少有的萨满文化“活化石”。 满族石氏家族祭祖礼仪集祭祀、歌舞、餐饮、竞技等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娱乐观赏功能。家族世代传讲的萨满传说故事以及家族祭祖颂唱的神歌,包含了许多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满族风土人情的典故,成为满族...
序号基地类型非遗项目名称批次时间所属单位1传承基地九台满族石氏家族祭祖习俗、九台满族石氏家族萨满传说、满族杨氏家族祭祖习俗、满族关氏家族祭祖习俗、满族赵氏家族祭祖习俗第一批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2研究培训基地满语文第四批2020年长春师范大
九台区满族尼玛察氏,汉译为杨姓。先祖系渤海国东海窝集部野人女真。杨氏家族的祭祖习俗,仅据其家谱、神谕记载,自始祖代书至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 杨氏家族的神谕中清晰地记载了祭祖礼仪中家祭、野祭的完整程式和传承方式。从此即以神谕及口传心授的方式稳定地传承着,而且每代萨满都依其家族的生存环境的变迁,社会大文化圈的改变,不断丰富祭祖内容及形式。从较为单一的原始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扩展到祖先崇拜、英雄...
长春市九台区(原九台市,为长春市辖县级市)位于东经125°25’—126°30’、北纬43°51’—44°32’之间,地处吉林省中部,吉长两市之间(距长春市49公里,距吉林市76公里),是长吉两市交通走廊地带和长吉一体化经济区西靠东移的重要“支撑点”和“接力站”,素有“吉林腹地明珠之称”。九台区东及东北隔松花江与舒兰、榆树两市相望,南及东南与双阳区、永吉县毗邻,西与长春市宽城区为邻,北与德惠市接壤。九台市属松嫩平原...
关氏家族,从其家谱可查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末万历三十年(1593)间。在这400多年间,随着历史的变迁,家族的迁徙聚散,其家族祭祖礼仪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氏祭祖习俗。 关氏家族的祭祖习俗以跳家神为主,其主要礼仪有:摆神案、做打糕、摆供品、跳饽饽神、请神、领牲、摆腱子、跳肉神、吃大肉饭、背灯祭、祭天、祖爷穿袍、换索。在这些礼仪中展现了满族关氏家族积淀了数百年的丰富多彩的萨满文化和歌舞、饮食等...
2009年,“满语文”项目被列入吉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开展满语文的传承与保护,满文档案翻译整理研究工作。同时,历史文化学院开设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专业。为推进“满语文”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长春师范大学率先举办了首届中国满语文“翰墨杯”书法大赛暨长春师范大学赛区满语文书法展演。满族文化研究所逐渐在辽宁省本溪市、鞍山市,吉林省吉林市、通化市建立起满语言教学科研基地。对此,长春电...
石氏家族的祭祖习俗传承久远,据其家谱、神谕记载,至今已有350多年的传承史。石氏家族祭礼中,不仅传承着满族所供奉的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始母神“佛多妈妈”的礼仪,而且有独具家族特色的原始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和随其家族变迁而生成的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家祭、野祭礼仪。石氏家族原生态的家祭、野祭礼仪,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满族祭祖习俗的渊源和历史变迁,荟萃了多种文学艺术形式。形态各异的神偶、神像、神器、神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