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传承之声 匠心永存——倾听鼎丰真非遗技艺传承记忆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一一口述历史文化传承实践团。实践团践行“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弘扬鼎丰真非遗技艺,铸就匠心独运之魂,承载历史记忆之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
口述历史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进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凯旋路,通过走访的形式,切身体会到鼎丰真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提升传承非遗技艺的意识。团队由两位指导教师——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毕元辉、辅导员崔娜及实践成员——历史专业15名学生共同组成。
一、鼎丰真探秘启程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鼎丰真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据了解,1911年,鼎丰真的创始人王信瑞在长春创立鼎丰真,从过去几十个人的传统手工作坊,到现在具有现代规模生产的股份制企业,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鼎丰真秉持“真品、真料、真技、真味”的质量观,紧跟时代发展,现已将南式风味产品与北方传统风格融为一体,推出各式糕点1000余种。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美食文化的瑰宝,实践团在毕元辉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鼎丰真的口述史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既是对鼎丰真历史的探寻,也是对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团队成员带着对美食的热爱与对历史的尊重,开始了这场寻根之旅。
二、文献探寻之旅

7月10日至12日,团队以地方志、古籍、新闻报道等文字资料为线索,从中寻找鼎丰真的历史踪迹。在查阅大量资料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惊讶地发现,鼎丰真的历史竟然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历经百年的风雨,鼎丰真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中国美食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三、实地考察见闻
在文献探寻的基础上,实践团决定进行实地考察。7月13日至15日,实践团来到了鼎丰真的门店,亲自感受这一传统美食的魅力。
走进鼎丰真,团队成员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年代。古老的建筑,传统的装饰,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鼎丰真的历史底蕴。实践团在实地考察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鼎丰真的独特魅力。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对顾客和店员进行了简要采访。顾客们对鼎丰真的美食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这里的美食既好吃又具有文化内涵。而店员们则向我们介绍了鼎丰真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宗旨,让团队成员对鼎丰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与非遗传承人相遇

在实践活动的第五天,实践团有幸联系到了鼎丰真的非遗传承人王放。王放女士对鼎丰真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是此行的重要目标。7月16日,实践团来到了王放女士的工作室,对她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中,王放女士详细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鼎丰真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传承发展的情况。
当谈到鼎丰真的制作工艺时,王放女士如数家珍。她告诉团队成员们,鼎丰真的美食之所以独具魅力,是因为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选材讲究。“真料、真技、真品、真味”,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传统,力求将美食的精髓传承下去。

本、一言九鼎、天下皆丰”,在担任鼎丰真的质检部负责人期间认责负责,对产品的原材料、外观等都进行着严格的把控。之后在重重选拔下走上“鼎丰真非遗技艺传承人”这条路。
她在访谈中提到非遗传承人的选拔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十年如一日的热忱。“你干三年两年不行,学会了就走那不行。所以你在这干你至少得是10多年打底的,没有钱,也没有谁留你,你就在这干。像我是一脚迈进来就没动过,天天就是一脑袋扎进来,这不是说我有多忠诚,而是我就想干这个事儿。”她的努力,不仅让鼎丰真这一传统美食得到了传承,也为中国美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访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深感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重大。通过对鼎丰真的探寻,团队成员不仅了解到了这一传统美食的历史和文化,还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回顾这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收获颇丰。从文献探寻到实地考察,再到与非遗传承人的对话,实践团全面了解了鼎丰真的魅力所在。这次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对传统美食文化的热爱,也明白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未来,口述历史文化传承实践团将继续关注鼎丰真的发展,为其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团队成员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让中国的美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