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同行 | “专业+实践”,深入调研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历史文化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五)
为响应新时代呼唤,贯彻“新师范”“新文科”理念,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范生组成了东北边疆“教育·教师·教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三教团队),走进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以口述史方法,深入调研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展示民族团结视角下东北边疆地区教育成就,促进东北边疆民族团结和民族教育发展。
历史文化学院东北边疆“三教”团队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毕元辉、团委书记崔娜带队,《口述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师毛欣欣作为口述史技能实践指导教师,历史学专业本科学生为主体的本硕博三个层次学生共21名成员参加实践活动。
视频
7月8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第五站长白一中。长白一中全称为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是长白县唯一的一所汉族初中学校,位于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右岸。实践团队在长白一中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对学校进行探访与考察。


“以悦读撬动未来、以问题走向未来”,这是在长白一中一楼正厅张贴的激励语。2017年,为带动学生阅读,提升中学阅读质量,校长王永彪与长白一中师生合建“悦读书苑”,以质朴的方式引领学生阅读经典书籍,架构系列悦读活动、悦读课程、悦读体系。学校学生包括毕业生在暑假期间可以借阅书籍,悦读书苑”不仅推动了长白一中校园读书建设活动,让长白一中的孩子读到我国优秀文化经典著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加强学习交流
实践团队带队教师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毕元辉与长白县一中校长王永彪就口述史访谈目的及长白县一中发展现状进行座谈交流,实践团队成员对访谈流程与访谈对象进行基本把握,并就访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核心问题、值得深挖的故事进行了解。实践团队代表学院向贵校捐赠《长白山人地关系辑录》、《长白山人地关系资源》等书籍,交流交流学术戍边理论。
接下来,实践团队共对5名扎根在边疆基础教育的一中教师进行口述史访谈。
访谈教师简介
口述史访谈
在口述史访谈环节中,实践团成员运用人物生平访谈法引导受访教师以故事性的口吻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让实践团队明白了教育教学的意义与民族地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访谈随笔
第一组
李朋伦 李荟彤 郝雨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一所坐落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汉族学校。王校长用他充满激情,饱含感情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学校的精彩风貌,根据成绩,根据性别均衡参考进行的阳光分班方式;珠联璧合,牵手共赢的老教师带新教师结对共同成长模式;以文化人,鼓励阅读从而走向未来的“‘悦’读书苑”。以教师模式调整、课程建设等方式,全面完成立德树人核心任务,促进边境初中学校高品质发展。对我们的人生阅历以及看待教育的视角的都有极大的帮助,让我们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访谈随笔
第二组
夏苹中 王闯 邓思琪
谈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刘老师告诉我们,师生之间需要有一定的距离感,上课时,老师需要有一定的威信力,才能使孩子们更加尊重课堂,尊重老师,更加良好的吸收课堂的知识和内容,而在课下,师生之间则可以像朋友一样友好相处。这为我们以后的教学生涯给了宝贵经验。
访谈随笔
第三组
吴雪纯 蔡婷婷 卢泓妃
长白一中的历史老师黄海玲老师面对师资力量匮乏,教授课程专业不匹配的问题,她毅然扛起教学重任进行跨年级的多班教学。在重视教学方面的同时,还兼顾对青年师资力量的培养,薪火传承,为学校的教育力量做出了大力支持。为我们今后进入教育岗位做了典范。
通过此次对边疆民族学校教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了边疆教学遇到的现实挑战,也见识到了边疆教师对于教育教学事业的坚守和对孩子们无私的爱与奉献,让我们对教师行业的认识和感悟更进一步。
访谈随笔
第四组
李博 魏奕 田娅楠
通过对长白一中的参观走访,实践团成员采访到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石艳菊老师。经过本次采访,成员们了解到石老师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一波三折的求学之路,还有百般难忘的教书生涯。这在丰富我们阅历的同时,指引了我们走向教师的光明道路,为我们未来的正确发展注入了精神力量!
访谈随笔
第五组
唐渤宣 迟浩妍 徐宁
我们小组在长白第一中学的受访人是张道玲老师,现任第一中学英语老师。通过对张老师的采访,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张老师1974年出生,距今从教30余年。受小学英语启蒙老师影响,她对英语有着深深的热爱。在采访过程中她着重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教学经验,她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优秀的育人方法及值得我们学习。
教育不止,传承不息。在此次口述史访谈的过程中,通过受访教师的分享,实践团队成员从中受益匪浅。口述访谈不仅是为留存史料,以避免珍贵的史料在历史的云烟中消失,更是为了我们能够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口述历史保留下来。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在本次走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五所学校的过程中,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看到了一代又一代教师用青春托举理想,教育戍边。他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这些精神值得新一代青年教师和师范生传承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