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由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部)、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长师论史之名家讲坛”邀请到了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轶峰先生开讲,长春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刚参加完吉林省关东历史文化研究会年会的青年学者共计300余人在学校图书馆一楼报告厅聆听了赵轶峰教授的精彩报告。赵轶峰教授是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院长,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历史学博士。从事明清史、史学理论、比较文明史研究。《古代文明》杂志执行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特邀顾问。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古代文明》、《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初编、续编)》、《学史丛录》、《评史丛录》、《在亚洲思考历史学》、《明代的变迁》、《明代国家宗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克林顿总统弹劾案与美国政治文化》等。本次“名家讲坛”由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姜维公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主题是“清朝的皇太子制度”,赵轶峰老师依据原始文献资料对清朝从建国到灭亡期间的皇太子制度进行梳理,指出清初期不设太子,到康雍乾时期才逐步确立秘密立储的制度,到清朝后期,这种秘密立皇太子制度则完全没有章法,全凭独裁的慈禧太后一人独断专行。从皇太子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出清朝的专制制度走向顶峰,根据当时东西方的历史发展进程看,清朝的衰落和灭亡已经无法挽回,而皇太子制度是整个清朝历史的一面镜子,真实的在折射出来帝国晚期的颓败之势。在梳理了清朝皇太子制度之后,赵老师又介绍了这种皇太子制度相关的规制,如皇太子的培养方式,皇太子担任的职务及辅助性工作。其中负责培养皇太子的有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议政王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等。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与赵老师进行了交流互动,提出了明清时期及与中国古代史相关的问题,赵老师耐心细致的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最后主持人姜维公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指出赵轶峰教授一直在研究明清时期中国帝制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著名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的论断,在学术界引发热烈讨论,这种论断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特征以及为何没有走向西方社会所共同经历的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解释答案。同时,赵轶峰教授多年从事史学理论研究,把历史学理论与历史史实结合起来解释历史现象,希望全体研究生和本科生从入学选择专业后就打牢史学基本功。在研究历史过程中,重视实证研究也是基本要求,赵轶峰教授通过梳理清朝皇太子制度,为学生们如何通过实证研究历史问题提供了很好思路和规范。
本次活讲座为我校的同学提供了一个与专家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指导,伴随着经久不息的掌声,此次讲座圆满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