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主办,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近代史青年论坛”召开。长春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延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近代史研究》主编葛夫平致开幕辞,长春师范大学副校长陈爱梅主持开幕式。

王延明在致辞中对各地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王延明表示,本次青年论坛旨在促进中国近代史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推进中国近代史在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建设中向更高、更深、更远发展。论坛围绕中国近代史的相关问题展开,时空范围从晚清至民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中外关系、灾害、思想、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议题广泛、主题鲜明。
王延明指出,我校中国史学科以国家特需项目为引领,锚定突破博士授权,长期以来在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中国史学科是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学科,获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三交史”纂修项目在内的30余项国家级项目,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历史文化学院成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学院,东北史教师团队获评吉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此次论坛将进一步推动我校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更大进展。
葛夫平在致辞中指出,《近代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以原创、严谨、厚重的风格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地位。根据中国知网统计,《近代史研究》在40多家史学刊物中学科排序第二,在近期发布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文期刊用户关注度报告(2023年度)》中,《近代史研究》入选2023年度历史学最受欢迎期刊,在1971种中文期刊中关注度指数排序第九。《近代史研究》始终坚持政治正确、学术高端的办刊方针,充分发挥专业特色,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
中国近代史青年论坛自2022年举办以来,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此次论坛共收到500多篇论文,最终选出60篇参会论文,选题涉及医疗史、中国共产党早期史、晚清民国教育制度史、环境史、思想及学术史、近代社会经济中的市场、商品及企业史等诸多方面,反映了青年学者对社会学、情感史、计量史学、日常生活史等多学科多领域概念范式的交叉融入和引入,呈现出青年学生一代的创造力和蓬勃生机。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教师李晓光、佟银霞、张晓刚提交的论文入选本次论坛。
在圆桌座谈中,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复旦大学戴鞍钢教授、南京大学梁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帆教授、中山大学杜丽红教授、苏州大学朱从兵教授、安徽大学王天根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吴仰湘教授、山西大学张俊峰教授、吉林大学范立君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景岚教授和费驰教授、长春师范大学张晓刚教授等专家畅谈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趋势及原则,总结了青年学者的多语种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扎实的专题性研究等突出特点,并一致认为,中国近代史研究需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具有纵观及横向的比较视野,以及综合及总体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等50多家单位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会。
(通讯员:历史文化学院 李晓光 彭瑞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