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刘海洋,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长白山历史文化与族群迁徙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后,吉林省文化旅游研究会秘书长,关东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吉林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员,鸭绿江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新秀,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吉林省本科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负责人,吉林省高校“金课”建设项目负责人,吉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

 

学习经历:

2000年9月—2004年7月   黑龙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习,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2007年9月—2010年7月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学习,获史学硕士学位

2010年9月—2013年12月  兰州大学人文地理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04年7月—2005年9月 长春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师(试用期)

2005年9月—2010年9月 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教师(助教)

2010年9月—2015年9月 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讲师)

2015年9月—2019年9月 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副教授)

2019年9月至今  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教授)

2014年4月—2017年6月 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院长助理

2017年6月至今  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副院长

 

访学经历

2011年1月—2011年3月   格罗斯皮亚季格尔斯克语言大学

2018年9月—2018年12月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

 

社会兼职

吉林省文化旅游研究会秘书长

关东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吉林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员

鸭绿江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

 

主要著作:

1.《旅游经济学》,副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2.《中国人文旅游资源概论》,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年6月;

3.《中外民俗概论》,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

4.《旅游教育概论》,副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5.《旅游经济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6.《长白山文化》,参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6月;

7.《渤海历史编年》,主编 ,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

 

学术论文

[1]刘海洋.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的文化透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12):51-53.

[2]张淑贤,刘海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6):127-129.

[3]刘海洋,古屹.吉林省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比较与启示——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发展定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85-88.

[4]刘海洋,明镜.东北地区红色旅游开发策略思考[J].科学决策,2009(03):68-74.

[5]刘海洋,明镜.“导游回扣”现象及其对策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02):87-89.

[6]张淑贤,刘海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延边朝鲜族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1(06):147-150.

[7]刘海洋,王旸.长春市冰雪体育旅游开发刍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30(06):99-102.

[8]刘海洋.论社区参与视域下红色旅游产品之创新——以吉林省为例[J].学术交流,2012(02):84-87.

[9]高科,刘海洋.吉林省红色旅游共生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09):858-860.

[10]刘海洋,明镜.国内红色旅游研究进展与评述[J].旅游研究,2012,4(03):60-65.

[11]刘海洋,明镜.吉林省红色旅游开发模式探讨及相关建议[J].东北史地,2012(06):54-57.

[12]刘海洋,王乃昂,叶宜好,张洵赫.我国沙漠旅游景区客流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以鸣沙山、沙坡头、巴丹吉林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03):156-163.

[13]刘海洋,吴月,王乃昂,马宁.中国沙漠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资源科学,2013,35(04):831-838.

[14]刘海洋,张洵赫.自然保护区志工旅游产品开发思路探析——以沙坡头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1):1198-1200.

[15]刘海洋.沙漠旅游兴起与后现代主义思潮[J].社会科学战线,2014(02):261-262.

[16]高科,刘海洋.基于学习迁移的旅游经济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33(10):128-130.

[17]魏凤云,刘海洋.论教师在旅游经济类课程教学中的责任[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33(12):141-143.

[18]刘海洋.文化变迁视角下的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为例[J].满族研究,2015(02):93-98.

[19]刘海洋.国外沙漠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02):137-147.

[20]刘海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研究[J].经济纵横,2016(10):88-91.

[21]刘海洋.吉林省边境地区旅游领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02):78-82.

[22]刘海洋. 渤海国佛教遗迹分布与成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6-13(007).

[23]刘海洋. 长白县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8-30(008).

[24]刘海洋,许丽萍.基于RMP的边疆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05):38-43.

[25]刘海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感知价值研究——以长春师范大学为例[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7,36(04):52-56+79.

[26]刘海洋.高铁建设对吉林省边疆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J].大连大学学报,2017,38(06):88-93.

[27]刘海洋.基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探讨[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01):119-125+143-144.

[28]刘海洋. 唐代渤海国对外交通与东北亚商贸往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0-22(008).

[29]刘海洋.乡村产业振兴路径:优化升级与三产融合[J].经济纵横,2018(11):111-116.

[30]刘海洋.“互联网+旅游”新商业供给模式之构建[J].大连大学学报,2018,39(06):90-95.

[31]刘海洋.开放与创新:新时代视野下的中国边疆研究——第六届中国边疆学论坛综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28(04):194-198.

[32]刘海洋,彭佳.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5):176-179.

[33]孙勇,刘海洋,徐百永.“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中的边疆治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04):1-12.

[34]刘海洋.唐渤海交通网对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7-20(006).

 

科研项目

1.吉林省红色旅游资源的产业化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B370,已结项

2.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类型与开发模式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2LZUJBWYB097 ,已结项

3.中俄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已结项

4.民族旅游项目的文化影响研究,长春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2011010,已结项

5旅游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变迁研究,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201334),已结项

6.《旅游经济学》考试改革与试题库建设,长春师范大学2013年考试制度改革重点项目,已结项

7.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旅游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吉林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54609,已结项

8.吉林省边疆地区旅游生产力布局及发展潜力研究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JD35,已结项

9.边境旅游共生发展模式研究,长春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基金项目20160211,已结项

10.长白山边境地区农业发展与自然条件响应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长白山自然与人文”主题引导项目子课题)20170101012JC

11.应用型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课题 JGJX2017D125,已结项

12.吉林省边境旅游开发模式与产品创新研究,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JJKH20181197SK,已结项

13.旅游管理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吉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吉教高[2018]40号)

14.唐代渤海国交通网络的环境驱动力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JD21

15.建构主义视角下“思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GH19372

16.域外高句丽渤海研究成果翻译与整理, 高句丽渤海史研究信息、资料数据平台建设(17VGB001)子课题

 

获奖情况

1.论文《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的文化透视》获2004俄罗斯远东旅游国际博览会(两年一届)优秀学术论文奖

2.论文《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在2005年旅游教育国际论坛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3.2014年主讲《旅游经济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

4.2016年获“长春师范大学最美教师”称号;

5.2016年获“课堂教学质量优秀等级”称号;

6.2016年9月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铜奖;

7.2016年11月获“2016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新秀”

8.2017年5月获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9.2017年8月《旅游经济学》获吉林省2017年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吉教高【2017】41号)

10.2017年9月《吉林省边境地区旅游领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获得吉林省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

11.2017年11月《延伸课堂、鼓励创新——“五维一体”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综合改革实践》获长春师范大学第八届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组)一等奖

12.2018年12月《延伸课堂、聚焦创新——“五维一体”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综合改革实践》2018年吉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13.2018年7月《渤海国历史编年》获“第八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4.“旅游经济学导论”被认定为“2018年度吉林省本科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A类 (吉教高〔2018〕27 号)

15.2018年11月论文“基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探讨”获第十五届吉林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16.2019年4月“旅游经济学”被评为长春师范大学首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

17.2019年8月“旅游经济学”被评为吉林省高校“金课”建设项目。

18.2019年9月获长春师范大学“课程育人”先进个人

19.2019年10月“唐渤海上京城宫城宫殿数字复原教学项目”被评为吉林省高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吉教高〔2019〕8号

20.2020年11月“旅游经济学导论”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